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破局•立心•共潮生 | 北理工律师学院举办“中国式律师制度现代化大湾区高峰论坛暨中国律师五十年重大学术工程广东调研启动仪式”

2025年4月12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主办、广东省律师协会协办、智合承办的“破局•立心•共潮生|中国式律师制度现代化大湾区实践高峰论坛暨中国律师五十年重大学术工程广东调研启动仪式”在广州正式启动,来自广东的律师同仁们共同参加本次论坛。

2024年12月2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院长韩秀桃教授领衔的中国律师五十年(1979-2029)重大学术工程在北京正式启航。

该学术工程计划通过主报告、分报告和指标体系,依托史料采集、数据建模与田野调查,全景呈现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该学术工程汇聚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法学专家学者以及众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律师。项目组成员将从不同学科视角和专业领域出发,对中国律师行业的历史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剖析。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律师行业历来都是观察中国律所管理模式变革的典型样本,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将广东作为调研的第一站,以此拉开全国调研的序幕。

开幕致辞、主旨演讲及调研启动、资料捐赠仪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律师学院执行院长马晓龙主持。

第一单元 开幕致辞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理工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出席中国律师五十年重大学术工程广东调研启动仪式并致辞。李寿平院长表示,本次学术工程通过全国性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律师行业五十年发展脉络,既是行业历史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的前瞻准备。该项学术工程将通过全面总结行业发展规律,为探索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智能时代新型律师服务体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不仅是传承法治文明的历史使命,更承载着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时代责任。

智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洪祖运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智合将与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共同开展合作,纵向梳理中国律所四十多年管理经验与发展模式,深挖广东头部律所的管理智慧与结晶,向全球展示岭南律师业的破局之道。

第二单元 主旨演讲

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高树作题为《改革破局、创新立局的大湾区律师协同发展新征程》的主旨演讲,以深圳法治改革四十年实践为脉络,回顾了深圳律师行业首创性探索,勾勒出粤港澳通过制度融合释放“一国三法系” 独特优势的大湾区法律服务新图景。他指出“一国三法系”的存在为大湾区律师协同发展虽带来了一定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制度融合是实现大湾区法律服务一体化的关键路径。律师行业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构建大湾区统一的法律服务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顾功耘作题为《AI时代下律所的数智革命与生态重构》的主旨演讲,从管理模式、人才结构、业务模式等多维度解析AI技术对律所管理的重塑与突破,介绍了智能体平台、数字人形象、利冲审查等锦天城数智化建设的基础路径和应用实践,并构想了律所转型的未来探索与生态重构。

第三单元 调研启动及研究资料捐赠仪式

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院长韩秀桃教授,智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洪祖运,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马章凯,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峻峰,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宋志斌,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华章,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健斌,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玉东,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运营总监刘峰共同启动中国律师五十年(1979-2029)重大学术工程广东调研。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王翔仟对学术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项目组组建了由学者和实务专家共同构成的首批研究员,收集了300多份珍贵的律师发展史料,设计了中国律师五十年重大学术工程调研实施方案,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不断完善学术工程的研究体系。

在随后举行的研究资料捐赠仪式上,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监事会主任彭望东,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联席主任苏东海,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总监林晓明,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品宣负责人、管委会成员王宗鹏,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委会委员李泽鑫,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高树分别捐赠有关研究资料,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为每位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第四单元 圆桌讨论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激荡50年:中国律师行业的成就、挑战与展望” 圆桌讨论。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广鹏、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黄山、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东、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联席主任苏东海、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白沙、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显龙参与本次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中,嘉宾们分别对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嘉宾们表示,中国律师行业在过去五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业务领域也日益拓展,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嘉宾们也深入分析了当前律师行业面临的挑战,如外部地缘政治博弈对涉外法律服务的影响、经济转型背景下律师业务的调整与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律师业务的冲击等。针对这些挑战,嘉宾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包括加强行业理论研究,提升律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律所管理模式创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等。最后,嘉宾们对中国律师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律师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应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发展道路,为全球法律服务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五单元  闭幕总结

最后,韩秀桃教授以《破局与立心:探寻律师制度的“中国版本”》为题进行闭幕总结,介绍了中国律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中国律师业历经46年发展已至关键转折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直面外部地缘政治博弈、经济转型、人工智能技术颠覆性变革,同时破解内部管理理念滞后、组织建设薄弱、业务形态固化三大挑战。他特别强调,律所管理的系统性升级是行业破局的核心,“漠视管理的虚假合伙终将难以为继”,律所应强化组织凝聚力与执行力,推动“人机协同”背景下新专业主义的迭代。

韩秀桃教授将广东视为中国律师制度创新的核心样本。他指出,本次调研旨在从敢为人先的岭南实践中提炼制度性文明,希望广东律所既要立足湾区深耕专业,亦需以开放视野参与全国布局,“业务可聚焦湾区,但发展理念须超越地域”。最后,他期望大湾区律师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思维桎梏,在制度性开放中把握先机,为全球法律服务业贡献“湾区方案”。

韩秀桃教授的闭幕总结从学术高度对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探寻律师制度的“中国版本”,不仅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法治实践,总结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独特经验,还需借鉴国际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管理理念,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加强对中国律师制度历史发展的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理论体系提供历史支撑。同时关注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当前律师行业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中国律师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破局而立心,潮生而共进,五十载春华秋实,中国律师行业在改革中破茧,在开放中蝶变。纵观中国律师制度发展五十年,从蹒跚学步到改革破局,从筚路蓝缕到百花齐放,每一步都凝聚着法律人的坚守与突破。

站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五十年的历史坐标上,湾区律师始终在中国法治进程的每一次转型中标注创新刻度,这不仅仅是地域经验的沉淀,更是中国式现代律师制度发展范式的探索。

重述行业五十载,既需要植根湾区沃土的业务标本,更呼唤穿透实践的理论构建。这场湾区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双向奔赴,必将通过知识生产体系的革新,将广东经验升华为可迁移的制度代码,为法律服务业现代化输出开创性的东方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