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yberspac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一、平台简介

(一)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批准设立。

(二)重点实验室依托法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法、网络法、人工智能法等。

(三)重点实验室定位:坚定政治站位,以培育网络空间治理学术基地、人才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为定位。

(四)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

基地将坚定政治站位,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学科优势,开展互联网国际治理相关的战略规划研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建设成产出智力成果的学术基地、培养人才基地、国际合作与交流基地,捍卫网络主权,服务国家大局,为我国深度参与和努力引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五)重点实验室特点及优势

1. 重点实验室能够围绕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特色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我院近五年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工业互联网数据法律法规研究》《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影响及治理路径研究》《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制度、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等,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未来,“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一经申报成功,将有序、深度整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现有学术沉淀和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围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这一主题,组织科研项目,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建设成有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2. 重点实验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挖掘学科新增长点。基地将积极推进法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碰撞整合,共同促进网络空间治理的优化,充分践行“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3.重点实验室有利于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追踪前沿问题,设立国内外著名客座教授,展开学院内部前沿知识的培训等,汇集和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学风良好、专业过硬、成就突出的人才队伍,尤其是面对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这一复杂命题,更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思维、同时肯于钻研的专业人才,力期建设成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4.重点实验室以构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之一。积极建立与全世界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学术联系,选择能够使国内外学者专家们共同参与的重大科研论题进行合作研究,组建业界领先的官产学研协作网络,使基地成为开展学术交流、关切现实需要的重要窗口。

二、科研团队主要成员

1.齐延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入选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4);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9);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司法改革、人权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

2.李寿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盟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国际法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国际法、网络智能科技领域国际治理问题研究,在《中外法学》《法商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6部,主编《中国空间法年刊》。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特别委托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担研究生“国际法学”、“国际法专题”及博士生“国际法前沿”等课程,其教学成果在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洪延青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具有丰富的国际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战略和政策法规制定经验。从2015年至今,持续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高级别咨询委员会的组织工作。从2016年开始,广泛参与支撑《网络安全法》的落实工作,担任2016年重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编制组组长,2017年重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编制组副组长,2018年重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实施指南》编制组组长。洪延青教授长期跟踪关注各国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并支撑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方面的工作。洪延青教授同时担任全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自贸协定法律工作组成员、世界经济论坛(WEF)网络安全全球未来理事会委员。

4.王国语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副主任(2017-),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外空法法律顾问(2016-),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太空舆论法理斗争专家团首席专家(2019-),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外空军控与政策专家组专家(2018-),国际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2021-,中方唯一),联合国外空委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工作组中方谈判专家(2012-2018)(国家航天局、外交部委派,学界唯一)等。研究专长包括外空安全国际法治发展与应对、空间碎片问题的法律政策分析与应对、外空自然资源开采、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遥感等法律政策分析和美国航天立法与中国航天立法等。近五年来,发表中文英文论文3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北京市社科基金一项,其它课题25项。

5.John Anthony-Carty: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著名国际法学者,曾供职于香港大学法学院,担任包玉刚爵士公法讲座教授 (Sir Y K Pao Chair of Public Law),同时担任英国艾伯丁(The University of Aberdeen)大学法学院国际公法教授。担任Oxford Bibli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Law总主编;担任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主编;the Academy of Finland’s Panel for Centres of International Excellence成员等。

6.刘国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德国洪堡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后。曾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大学,我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汕头大学任教,并任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联合国移民署移民研究和出版高级别顾问等职务。应邀起草了《反拐卖人口法》《北京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出版了《移民法:出入境权研究》《国际难民法》Chinese Immigration Law等中英文专著。拟培养移民法方向的研究生。

7.王磊副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任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任多方行业协会顾问,如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委会专家、北京投资协会顾问等工作。承担多个部委课题,并作为专家多次参与撰写《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

8.裴轶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副研究员,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英国利物浦大学法学硕士(国际商法方向)、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学硕士(海商法方向),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竞争法、欧盟法方向),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知识产权法方向)。2024年入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2024年荣获北京理工大学第十八届“我爱我师”全校最受欢迎专业课教师。

9.杨宽副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北京理工大学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国际法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宇航联(IAF)太空交通管理委员会专家,《中国空间法年刊》编委,《适用于外空军事利用的国际法手册》项目助理专家,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2011年至2015年,经国家公派留学爱尔兰,获都柏林圣三一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2018年,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法学院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J. C. Arsenault博士后研究员。近年来共讲授课程7门,年均超过200学时,本科课程评分超过95分;共指导本科生9人,硕士生5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空间法学会年度课题项目、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及其他重要课题项目。

10.魏求月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与数据法,在《法学杂志》《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月旦法学》等重要期刊发表文章多篇,主持司法部课题、参与数据领域委托课题多项。

11.屈少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SCI、EI等重要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多项。

三、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自基地2023年成立以来)

(一)高层辅助决策类

1. 批示:《中国社会组织如何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更好发挥作用》于2022年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部级领导批示。

2. 批示:《关于我国芯片发展法律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完善建议》于2022年获得中国法学会部级领导批示。

3. 《美国对其盟友就与中国技术交易的胁迫说服政策形势研判与对策建议》于2023年中央网信办局刊刊登。

4. 《美欧签订首个人工智能全面合作协议、共享AI训练成果》于2023年中央网信办局刊刊登。

5. 《美欧签订首个人工智能全面合作协议概述与启示》,于2023年中央网信办局刊刊登。

6.批示:《2023美国新技术外交政策——在数字世界中促进创新、国家安全和民主价值观》于2023年获得中央网信办部级领导批示。

7. 批示:《TikTok CEO周受资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十大焦点问题》于2023年获中央网信办部级领导批示。

8. 批示:《未成年人“慢脚文化”治理:网络生态异化的系统性危机与破局路径》于2025年获国家广电总局领导批示。

(二)论文类

1. 洪延青:《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共同治理的方案》,载《中国信息安全》2022年第12期。

2. 洪延青:《我国数字安全法的体系逻辑与实施优化》,载《法学杂志》2023年第2期。

3. 李寿平、周忠仆:《和平利用生物科技的新挑战及国际法规制》,载《法学杂志》2023年第2期。

4. 李寿平、刘蔡宽:《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的重要论述对我国国际法治变革的原创性贡献》,载《国际法研究》2023年第1期。

5. 裴轶、马婷:《数据开放与权力边界:公共数据的行政垄断风险识别与规制》,载《中国信息安全》2024年第12期。

6.洪延青:《数字司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载《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10期。

7. 洪延青、陶然:《欧洲健康数据空间建设历程分析与启示》,载《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4年第4期。

8. 齐延平、田奥妮:《司法数字公开中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整体—责任”模式》,载《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4期。

9. 李寿平:《元宇宙舆论安全法律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载《政法论丛》2024年第6期。

10.王磊:《从“数据要素×”看中国数智化的法治路径》,载《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11. 杨宽、卢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空治理中的法律化及落实——以“外空资源开采国际规则”的制定为视角》,载《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4期。

12. 李寿平、时倩:《美国对华生物科技出口管制新趋向及中国应对》,载《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13. 李寿平、许倬铭:《外空自然资源探索和利用的国际法规制》,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

14. 杨宽、申雨琪:《美国空间交通管理的制度、实践及中国的因应》,载《国际法研究》2025年第1期。

15. 杨宽、石慧琦:《巨型星座时代卫星频轨资源分配机制的完善》,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三)标准制定类

1. 重要参与方:北京市中关村实验室牵头《信息安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和优化训练数据安全规范》的国家标准立项及后续编制工作,2023年5月。

2. 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牵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可携带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立项及后续编制工作,2023年5月。

3. 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编制工作,2023年8月。

四、课题组教育教学成果与课程建设

(一)教学成果

1. 李寿平《国际公法》课程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4第一批“拓金计划”入选课程。

2. 李寿平获2024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 裴轶《数据法学》课程获北京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4. 裴轶《数据法学》慕课建设获批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学建设项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项。

5. 裴轶《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因应》获批北京理工大学“大-中衔接课程”认定。

6. 裴轶《数据法学》课程获批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综合改革”课程建设专项立项。

(二)课程建设

1. 裴轶、王磊等:AI赋能智慧在线课程——《知识产权法学专题》

访问链接:https://wisdomh5.zhihuishu.com/course/index/1865312826697060352?courseId=1100000724&mapVersion=1

2.裴轶:AI赋能智慧在线课程——《数据法学》

访问链接:待上线

3. 李寿平、杨宽、王国语等:学堂在线本科生系列课程——《国际法学》

访问链接: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bitP0351011262/23902838?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

4. 裴轶等:学堂在线研究生系列课程——《知识产权法专题》

访问链接: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bitP03511011253/23903185?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

5. 裴轶、洪延青、王磊等:学堂在线研究生系列课程——《数据法学专题》

访问链接: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bitP03011013744/23901971?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

6. 裴轶、洪延青、王磊等:学堂在线本科生系列课程——《数据法学概论》

访问链接: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bit03011014461/26055210?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