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始于1994年,是全国最早开办法学专业的理工院校之一。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已形成法学本科、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法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依托学校在国防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坚持法学特色学科带动主流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路,建有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平台,带动国际法、民商法、法理学、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快速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包括教授25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各级学会组织负责人5人,学院影响力全面提升。近年来,教师出版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产出智库成果50余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60余项,多次获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学院2021年设立“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法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双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通晓人工智能,精通法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开设“涉外法治菁英班”,致力于培养“通晓国际规则、熟练国际事务处理”的涉外法治人才;2025年1月,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设立“法学(国际科技组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化建设,通过“理公明法”系列学术活动,营造开放、活跃的学术生态,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入选单位和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与多所国际知名法学院合作,推动师生双向交流。与多家国际组织、司法机关和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获得冠军和最佳辩手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厚德尚法、明辨惟公”的院训,共同铸就了北理法律人文理兼修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面向未来,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锻造德法兼修的高层次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法律+科技”的创新培养模式,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不断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法治人才,创建北理工特色一流法学院!